搜尋:
 首頁 > 最新消息/衛教專欄 > 耳科衛教 > 外耳炎及耳疾護理
 
    BACK
外耳炎及耳疾護理

耳鼻喉科門診中,常有焦急的媽媽告知醫師:「我的小孩耳朵臭臭的,你幫他看看是不是中耳炎?」「有沒有跑水進去?」「會不會耳膜破掉?」一連串的問號?期待著醫師的回應。不知所措的慌張,表達了為人父母的憂慮,你是不是有過類似的經驗呢?

 耳疾常是個令人困擾的問題,即使是大人也因看不到、摳不到,而不知如何是好,嬰幼兒更因無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覺,而令父母憂心忡忡。自從自己為人父母後,總覺得有需要介紹一些耳部的簡單護理和疾病,讓爸爸媽媽們分辨耳疾的嚴重度,並及時接受耳鼻喉科醫師的診治,避免遺憾的發生。

 首先,如何清潔、保護耳朵;預防發炎、感染:
 1.耳廓的一般護理是洗臉後擦乾,以乳液潤濕,讓皮膚保持健康,不易  受細菌感染。
 2.以棉棒沾濕溫開水擦拭外耳道的可見部份。
 3.每隔一個月,以藥水滴入耳內,浸泡五至十分鐘後,再傾側一耳倒   出,可防止耳垢堆積。

 外耳的構造主要是耳殼(耳廓)及外耳道(見圖),耳殼主要是由皮膚包圍著軟骨形成,外耳道則是外為皮膚、內為黏膜組成,所以凡皮膚會有的問題,如:耳疔、耳癬、皮膚濕疹、化膿性皮脂腺囊腫…等,均有可能發生在耳殼部份或外耳道,外表上的症狀觀察,如耳朵紅腫、流膿、有異味的分泌物,甚至外傷後,因皮膚破損的發炎感染,會使兒童去抓耳朵或不讓父母碰觸他的耳朵部份,這時你就需要諮詢耳鼻喉科醫師了。

 如果你的小孩,耳朵臭臭的,沒有外觀上的變化,而且只持續一、兩天就沒了,這樣的情況,可能是耳垢混合汗水,或為兒女洗浴時,不慎進入少許水而泡濕耳垢,此時千萬不要用棉花棒深入挖耳道,而是用棉棒輕沾外耳的分泌物,否則一旦耳垢被推入耳道深處(超過峽部)而接近耳膜,因耳膜、耳道的敏感與疼痛,加上孩子的畏懼使耳鼻喉科醫師無法馬上取出耳垢,需要藥水軟化耳垢才能吸出或夾出。

 一旦感染外耳炎,可能醫師會佐以藥膏或藥水擦拭,配合口服藥物使用,再觀察追蹤,以免進一步形成蜂窩組織炎或軟骨炎。值得一題的是:藥水的保存期限是未開封前,以有效期限為準;保存於陰涼乾燥處,開封後則應存放於冰箱中,儘量不超過半年,且需注意:使用前先置室溫下或以手搓揉後使用,以避免因溫差過大,滴後發生暈眩的症狀。

 最後,還是要提醒父母,孩子需要你耐心的觀察和愛心的照顧,外耳炎也可能進展到中耳炎或軟骨炎、蜂窩組織炎等;不論是否服藥或看醫生,都應隨時注意變化,配合醫生的療程,以免因小病的推拖,而至嚴重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健新 祝您 健康清新   89210657

 
 
     
BACK | ▲TOP